取舍善惡因果依教行,行為依照九乘次第上,
現(xiàn)見諸法一切亦無執(zhí),無等上師足下我頂禮。
因果不虛之引導分三:所斷之不善業(yè),應行之善業(yè),一切業(yè)的自性。
以眾生各自所積累的善惡之業(yè)為因,而導致轉(zhuǎn)生于輪回的善惡趣中。輪回是由業(yè)而生,并且感受業(yè)的果報。轉(zhuǎn)生到善趣或惡趣沒有其它的作者,也
不是偶爾的因緣所生,因此應當隨時隨地觀察善不善之因果,斷除一切不善業(yè)行持一切善法。
所斷之不善業(yè)分三:身惡業(yè),語惡業(yè),意惡業(yè)。
身惡業(yè)分三:殺生,不與取,邪淫。
殺生:對外境某人或某傍生等產(chǎn)生欲殺的動機,最后斷絕他們的命根。如勇士在戰(zhàn)場上殺敵是以嗔心而殺生;如想食用野獸肉、為穿野獸皮而殺害
眾生是以貪心而殺生;如不了知善惡因果或者象外道一樣認為殺生是善業(yè)等是以癡心而殺生。尤其是殺父親、殺母親、殺羅漢被稱為無間業(yè)。無間業(yè)是
今生與來世之間無有中陰而直接墮入無間地獄之因。
現(xiàn)在我們有些人認為自己沒有親自動手殺生,所以我沒有造殺生的罪業(yè)。但是,無論是高官強勢之人還是卑微軟弱之人,誰都在腳下殺死了不計其
數(shù)的細微含生,沒有不造這種惡業(yè)的。尤其是上師和僧人們到施主家時,那些施主們(宰殺家畜)烹調(diào)血肉供養(yǎng)他們。僧人們對所殺的眾生無有任何大悲
心、無絲毫追悔之心,只是貪愛血肉的美味,欣然享用,這樣施主和福田將無任何差別地獲得同等殺生罪業(yè)。
那些大人物、大官員們無論到哪里,都因迎請款待他們而殺害無數(shù)的生命。那些富翁們的牛羊無論有多少,衰老的時候都將被宰殺,幾乎很少是自
然死亡的,因此殺生不計其數(shù)。而且春季時,蟲蠅、螞蟻、魚兒和青蛙等被牛羊連同草一起吞下或者前后蹄踐踏而喪命以及馬糞牛糞中死亡的含生也是
不計其數(shù),這些殺生的罪業(yè)也將落到它們主人的身上。尤其是除了牛馬外,以綿羊為例,更是無盡罪業(yè)的來源。這些羊以小蛇、青蛙、鳥蛋等很多微小
的含生為食。春季毛紡的時候,每只羊的背上約有十萬含生全部喪命;冬季產(chǎn)羊羔時,大多數(shù)羊羔剛出生便被宰殺,那些母羊也是從小到老,精華未耗
盡之前,被用來擠奶或哺育羊羔及使用,老的時候全部被宰殺,主人享用它們的皮肉。大小公綿羊無論到哪里都只有被宰殺。羊生虱子時每只羊的背上
約有上億含生喪命。因此,擁有百數(shù)以上羊只的主人必將墮一次地獄。
女人也是如此,她們訂親送聘禮、結(jié)婚迎娶時宰殺了無數(shù)的羊。從此以后,每次回娘家時定要宰殺一個眾生,甚至親友們宴請她的時候,如果給其
它食物則好象一點不合這個狡詐女人的心意,并且好象不知道張口動腮食用一樣,如果宰殺一只肥肥的羊,胸脯、腸子等放在她的面前,這紅面羅剎女
便以鐵匠坐式75,取出小刀津津有味地吃起來。第二天,背上血淋淋的全牲肉(牛羊肉腔),好象獵人返回家一樣回去了,每次回家都不是空手而歸,真
比獵人還厲害。
孩童們也是同樣,在游戲玩耍的時候,看見沒看見時所殺的生命也是不計其數(shù)的,甚至在夏季手拿牛鞭或皮鞭等抽打大地時,所殺的含生也是無數(shù)
的。所以我們這些人唯以造殺生的各種方便來度日,猶如羅剎一樣慘無人道。
人們使用一生、飲用牛奶,其以大恩養(yǎng)育我們的母牛,如同父母親一樣,但是我們卻宰殺它們享用血肉,如果想到這些道理,人甚至比羅剎還殘
忍。這樣殺生的惡業(yè)若具足四種罪業(yè)的分支,則將圓滿感受殺生的果報。
例如,就獵人獵殺野獸而言,首先他親眼見到了一個獐子或鹿子等野獸時,他認準了這是某某野獸,稱為了知對境為眾生(第一分支)。然后對此野
獸生起想殺的動機稱為生起欲殺之意樂(第二分支);之后,獵人用火箭、槍等擊中其要害稱為加行采取行動(第三分支);緊接著斷絕了那個野獸的命
根,使它身心的聚合瓦解,稱為究竟絕斷命根(第四分支)。又就宰殺主人擁有的一只羊而言,首先主人告訴仆人或屠夫要宰殺一只羊時,了知所殺的眾
生是羊(已具第一支)。他們想到要殺某某綿羊之時,稱為生起欲殺之意樂(已具第二支)。那個屠宰者拿著一根繩索前去,捉住將要殺的那只羊,將其掀
翻在地,用皮繩捆綁它的前后蹄,并用細繩勒住它的嘴唇等(用繩子將牲畜的口周圍緊緊纏繞使它閉氣),稱為采取殺生行動(已具第三支)。這時,那個
眾生感受氣息分解的強烈痛苦,呼吸中斷,瞠目直視,眼淚汪汪,尸體被拽到室內(nèi)時,稱為究竟斷絕命根(已具第四支)。緊接著主人用刀子削剝皮時肌
肉還在顫動,說明當時能遍之風尚未完全消盡,所以和活著的一樣。這時主人又立即將鮮肉放在火里烤,或爐灶上煎煮,然后進行食用。如果想到這一
點,食用活生生眾生的那些人簡直與猛獸無有差別。
現(xiàn)在,有些人生起殺害某一眾生的想法或者口中也言說此類話語,雖然殺生沒有成功,但是已經(jīng)具足了知對境眾生和生起欲殺意樂的兩種罪業(yè)分
支,雖無圓滿正行那樣的罪重,而如同鏡中顯現(xiàn)影像一樣,罪業(yè)已染污了自相續(xù)。而且還有人認為除非是自己親手殺生的人,唆使他人殺生之人沒有罪
業(yè),或者認為雖有罪業(yè)也是微不足道的。事實上哪怕是隨喜殺生的那些人也有同樣的罪業(yè),何況是唆使他人殺生的人呢?也就是說:我們應當知道參與
殺生的每一個人都將得到殺害一個眾生的全部罪業(yè),而不是殺生這一罪業(yè)由許多人各分一份。